要债的人又激动起来。
李和却暗暗的松了口气。
看来这群人,都是因为自己没收到通知书,以为自己没考上大学,才着急来要钱的。
而他没记错的话,上一世,他的录取通知书之所以这么慢,是因为他是县里的理科高考状元,通知书在县里过了好几道,最后才到了他手里。
李和换了幻神,对着他们笑道:“你们啥时候见我李和说过大话?能不能考上,我心里还能没谱?再说了,广才婶子,我的学习啥样,别人不知道,你离我家最近,你还能不知道!”
“这……二和说的话倒是不假!”
潘广才媳妇有些迟疑,最后倒没有否认李和的话。
不光是她,就是整个李家村,也没人敢说一句李和上学上的不好。
李和趁热打铁:“其实我已经问过学校了,说是录取通知书过几天就下来了。”
“乡里乡亲的,没必要为一点钱闹的不愉快,只要大家宽限些时间,这钱我一定能还上的!”
顿了顿,李和又道:“另外,我读书还可以的,谁家里要是孩子念书遇到问题,我也可以义务帮忙辅导。”
李和上一世做了几十年生意,说话十分圆润,这一番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,债主们听了都觉得有道理,而且很舒服。
既然已经问过学校了,那估计就是板上钉钉的事儿了。
李和要是真考上大学了,那就能捧上铁饭碗,到时候恐怕连乡里的干部都会来道喜。
那可是整个村子的光荣了!
隔壁村前两年有个娃考了个一般的大学,又是敲锣又是打鼓,别提多风光了。
想到这,几个老娘们对视一眼,都点了点头。
“行,李家二娃,我们再宽限一段时日,你们尽快把钱还给我们。”
“一定一定。”李和连忙点头。
好不容易将债主们请走,李和长长的松了口气。
转头一看,发现母亲和弟弟妹妹们都在看着他。
王玉兰很惊讶,她感觉今天的李和就跟换了个人似的。
以往的李和只会闷头读书,连家务都少干,甚至和家人的沟通都很少,今天怎么会像个老成的大人一般,主动去解决不不属于他的问题?
最不可思议的是,他还成功了!
李和挠了挠头,他当然知道母亲在想什么,但是也不好解释,总不能说自己是重生而来,于是囫囵了过去。
中午,午饭是简单的苞米糊糊,李和已经几十年没吃过这玩意,差点咽不下去。
“二娃,吃完饭,我带着老四回娘家一趟,家里你照顾好哈。”
王玉兰说着,喝完最后一口苞米糊糊,拿勺子使劲刮了刮碗底,刮完还舔了舔,看得李和心里又是一酸。
不用问就知道,母亲是想回娘家借钱去。
李和的心里更加坚定了改变家里经济状况的决心。
上天有幸让他重生一回,他一定不要再过之前的苦日子,让母亲和弟妹不再受苦受穷。
饭后,王玉兰带着老四出了门,李和坐在院子中,认真思索起来。
他这一家,共有五个孩子,李和排第二,大家常叫他二和。
大姐李梅,今年21了,至今没有嫁出去,这年代普遍早婚,她这大龄剩女也是独一份了。
老三李隆,16岁,小学毕业就下地挣工分去了,性格鲁莽,脾气急,说他一句,他能顶十句,弄的家里鸡飞狗跳。
老四李冰12岁,老五李琴也才5岁,都是姑娘。
想到这些情况,李和一个头两个大。
家里孩子多,哪里都要用钱。
吃的住的,还有大姐的嫁妆,老三的彩礼……
单凭在大队干活挣那点工分,他家估计迟早得饿死。
不过,1979年,倒是个好时候。
正好是结束大锅饭,可以搞个体户小生意,开放经济的第一年。
他有着后世几十年做生意的经验,只要有了政策的支持,不怕挣不到钱。
但现在的当务之急,他得先解决家里的温饱,才能谈生意。
得先搞点小钱啊。
他不会伺候庄稼,却无师自通学会了钓鱼摸虾,在十里八乡也是出了名的。
想到就做,李和开始准备起工具来。
临近傍晚,父亲李兆坤依旧不见踪影,母亲和老四推开院门回来了。
只不过,她表情低落,脸上隐隐还有泪痕。
李和眼尖,走过去关切的问道:“妈,怎么了?”
王玉兰赶忙换了表情,道:“没事,你们都饿了吧,妈这就去做饭。”
说完赶紧进了屋,像是怕被李和发现什么似的。
“老四,你给我老实交代,出什么事儿了?”李和将老四李冰拉了过来,问道。
李冰的眼眶也有点红,不过更多的是气愤:“我下学期的学费还没着落,妈回娘家借钱去了,但是那群人太过分了,不借钱也就算了,还羞辱妈!说她是个赔钱货,嫁了这么多年,啥好处没往娘家带,就会伸手要钱!”
“妈低声下气的说了好久,但是他们不为所动,非但没有借钱,还动粗把我们推了出来!”
继续阅读